當代的臺灣與世界
當代的臺灣與世界
一、國民政府的接收與中華民國政府遷臺
(一)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教學引導
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國民政府從準備到確實接收臺灣經歷了一番國際過程,建議老師可先說明此情形,或配合時勢討論使學生了解臺灣歸屬國民政府的緣由。然後可接著解釋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的實際情形,從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方面使學生了解當時戰後臺灣及臺灣人的情形,藉以體會爆發二二八事件衝突的原因。
1開羅會議
1.時間地點: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於埃及開羅舉行,會後於12月1日發表宣言。
2.與會者:美國羅斯福、中國蔣中正、英國邱吉爾。
3.內容節錄:「三大盟國之目的不在謀取自己之利益,也從未考慮其國土的展拓,它們的目的在剝奪日本於1914年以後所佔得之太平洋各島嶼。所有日本竊奪之中國一切土地,如滿洲、臺灣、澎湖,均應由中華民國恢復之。日本因貪慾或武力所佔取之土地應予以剔除。三盟國念及朝鮮人民久受奴隸待遇,應使朝鮮在相當時期內,享有自由與獨立。」
4.爭議:因未由領袖簽署、國會通過,故其法律效力受到部分人質疑。
2羅斯福支持國民政府取得臺灣的理由
  羅斯福認為,戰後中國可能可以有效的在遠東監督日本,為了收攏中國對美英的好感,美英先與中國締結「新約」,宣布放棄其在華特權,歸還租界,以表示對華的平等態度。並同意中國可收復遭日本佔領的東北、臺灣及澎湖等領土主權要求。另外,羅斯福還欲提升中國國際地位,成為世界四強之一,中國欣然接受。
3麥克阿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
 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。太平洋戰爭爆發後,先在菲律賓抵禦日軍進攻,但作戰失利。1942年調往澳大利亞,出任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。他強調重視太平洋戰場,對「先歐後亞」戰略方針持異議。之後戰役陸續成功推進,1945年攻佔菲律賓群島,並被任命為盟軍最高統帥,代表盟國接受日本投降。
4發布第一號命令及接收程序
1945年8月17日
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發布第一號命令:臺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本高級指揮官,以及所有陸海空軍和輔助部隊,應向蔣介石投降,北緯十六度以南由英國軍隊受降
1945年9月4日
中華民國發表國民政府公告稱:本年8月14日日本已答復中美英蘇四國,接受7月26日波茨坦三國宣言之各項規定,無條件投降。依此規定,臺灣全境及澎湖列島應交還中華民國。本府即派行政及軍事各官吏前來治理
1945年10月25日
中華民國政府即依照盟軍第一號命令,由中華民國軍隊在臺北接受日軍投降,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
5日本在臺灣區的受降典禮
1.時間:1945年10月25日。
2.地點:臺北公會堂(今中山堂)。
3.參加者:中國代表陳儀,日方代表安藤利吉,臺灣省人民代表林獻堂、林茂生、陳炘、杜聰明等數十人。官方身分參加者黃朝琴、蘇紹文、王民寧,新聞記者李萬居等人。
6國民政府規劃接收臺灣的工作
  1944年4月中央設計局設立「臺灣調查委員會」,展開收復臺灣之各項準備工作,隔年提出臺灣接收計畫綱要,具體的成果有編印有關臺灣概況、法令、行政區劃、土地、公私產業接收經營等方案;設立行政幹部訓練班,培訓行政人才備用;成立警察幹部講習班,選訓九百餘名警官及幹部。不過,實際接收之後並未依上述方案執行,而是採黨政軍統一接收管理,設行政長官公署而非設省,委任行政長官立法,並總攬行政大權,只容許某種程度的地方自治權。
7行政長官的職權
1.法源依據:1945年9月國民政府頒布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。
2.特質:
(1)軍政一元。
(2)行政專制。
 1綜理全省政務。
 2發布署令,制定臺灣省單行規章。
 3核定縣市及區鄉鎮行政區劃之變更分合。
 4總攬全省人事。
 5受中央委託辦理中央行政。
 6指揮監督在臺之中央機關。
(3)委任立法:根據規定,臺灣省行政長官於其職權範圍內,得發布署令、制定臺灣省單行規章。並有因地制宜,自由裁量、便宜行事的委任立法權。
8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
  戰後政府設立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以求軍事統一,維護治安,鞏固國防,辦理軍事受降及接收事宜。隸屬軍事委員會國防部,所需幹部由中央駐重慶之各機構及部隊中甄選調派。1958年後改為臺灣警備總司令部,主要任務是警備、保安、民防等。
9陳儀不重用臺人
  行政長官公署主任祕書以上共二十名上層官員,僅有一名(教育處副處長宋斐如)是臺灣人,比例為5%;至於各處股長以上共三百一十六名的中層官員,也只有七名專員、七名股長、三名視察,計十七名為臺灣人,比例亦約5%。
10陳儀的統制經濟使經濟情勢不穩
  臺灣在日治時期累積不少資產,所以陳儀承繼臺灣總督府的經濟統制政策,採取發達國家資本、節制個人資本的經濟政策,陳儀並且為了減少中國大陸惡劣的財經體制對臺灣經濟造成衝擊,在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的支持下,於1945年11月正式通告嚴禁中央政府的法幣在臺灣流通,貫徹在臺灣必須使用臺灣銀行發行的貨幣政策,但這樣的區隔效果卻是有限的,因為透過匯兌,臺灣銀行仍然必須增加臺幣供給以兌換法幣,所以中國大陸幣值是否穩定,勢必將影響臺灣。陳儀的統制經濟政策無法有效促成經濟復甦,加上公營企業經營不善,嚴重的物價上漲,使得原本已經不滿的臺灣人更加反彈。
◎日本的國有企業後來轉化為國民政府企業,建議可參閱第三章課後活動參考。
11臺灣人對專賣制的厭惡
  日治時期從1897年開始實施專賣制度,先是鴉片專賣,繼而製鹽業、樟腦業及1905年的菸草業,都陸續加入專賣的行列。專賣制度在日本人的行政技術和技術人才配合下,收入佔全省財政的48%,即使到1945年戰事激烈,專賣收入仍佔歲收的23%。陳儀接收臺灣後,繼續實行專賣制,但缺乏人才配合,使專賣局的產品品質欠佳,加上來臺接收的專賣局局長被控有舞弊情形,使臺灣人民厭惡專賣制度。
12引爆二二八事件的文化摩擦問題
臺灣經歷日本五十年統治,人民的生活、文化自然帶有日本色彩,但中國在歷經八年對日抗戰後,也難免衍生仇日情緒,因此負責接收及其後的行政官員,對臺灣既有的語言、文化,多少抱持敵視態度,急於改變臺灣人的生活習慣,卻未注意人民的適應問題,而且臺灣人在此時只會說閩南語與日語,和來自中國大陸的行政官員在溝通上不免產生問題。另一方面,此時廢止臺灣日文報刊的發行,對於接受日本教育的一般臺灣人而言,既無法迅速熟悉中文,又無法透過日文接受資訊或進行文化活動,遂不可避免的造成文化斷層。
13二二八事件的背景
政治上
政府政策失當(征服者心態及任官不公平),部分公務員貪污失職及能力薄弱,逮捕臺灣「漢奸」引起臺籍士紳不滿
社會上
軍警作威作福,失業增加
經濟上
物價高漲,米價飛貴,統制經濟,與民爭利,處理日產及臺人財產不當,接收人員五子登科(位子、房子、車子、金子、女子)
文化上
臺灣與中國隔閡頗久,中國政府不夠了解臺灣實況
(二)二二八事件教學引導
  理解臺人處境後,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就不能僅看成一次的偶發衝突,建議老師可先以查緝私煙事件作為解說二二八衝突的爆發點,然後提醒學生引起此事件的多種面向或原因。而事件爆發後,臺人與國民政府間對事件處理與臺灣體制看法不同,藉由說明3月至5月間的事件演變,讓學生更加深刻體會臺人的政治、社會處境,並明白其如何造成之後對政治冷漠的態度。
  隨著臺灣政治的逐漸解禁,二二八事件已不再是噤口的話題,建議老師可以政府的許多措施為例,引導學生從歷史經驗中學習,尊重多元族群與文化已成為今日臺灣人的共識。
14二二八事件的分期
衝突與交涉期
2.27
臺北市太平町附近因緝煙發生衝突,民眾抗議
2.28
民眾遊行請願,長官公署鳴槍擊中民眾,臺北市宣布戒嚴,武裝軍警在市區開槍掃射。臺北市參議會召開緊急會議,向陳儀提出依法嚴辦兇手、組織調查委員會等要求
臺北市參議會召開緊急會議,決議成立「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」。陳儀隨後派官員參加會議,但又引發衝突
「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」改組為「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」,並擴大組織成員
處理委員會派代表到公署,要求撤退巡邏車隊及哨兵。警備總部則祕密部署兵力,劃定臺北、基隆為戒嚴區,新竹、臺中為防衛區
處理委員會通過「組織大綱」,以團結全省人民、處理二二八事件及改革臺灣省政治為宗旨,決議赴南京陳情。但國府恐事態擴大,整編軍隊赴基隆
彭孟緝令高雄要塞軍隊向市區進擊,掃射民眾,造成重大傷亡。陳儀宣布將改組省政府及舉行縣市長民選
處理委員會通過「三十二條處理大綱」,並增列十條,但遭陳儀拒絕
閩臺監察使楊亮功及憲兵團抵基隆港,開始肅清街頭
軍事鎮壓期
3.9
臺北市戒嚴,國府軍隊抵基隆
3.10
陳儀下令解散「二二八處委會」及一切「非法團體」
3.11
頒布綏靖計畫,全面管制交通、電訊
3.13
查封報社,查扣焚毀書刊
3.14
臺北、基隆白晝解嚴
3.17
國防部長白崇禧、蔣經國來臺善後。陳儀表示願引咎辭職
3.18
國府軍隊於臺東會師,掌控全臺
3.20
劃分全臺為七個綏靖區:臺北、基隆、新竹、中部、南部、東部、馬公
戒嚴清鄉期
3.21
配合綏靖計畫,實施清鄉。公布「公教人員因二二八事件損失撫恤救濟辦法」,輕傷五千元、重傷五萬元、死亡二十萬元
3.22
國民黨三中全會通過將陳儀撤職查辦
3.24
實施連保連坐,嚴懲包庇匪諜者
4.17
實施戶口清查
4.22
改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省政府,以魏道明為省政府主席
5.10
警備總司令部改為警備司令部,彭孟緝任警備司令
5.11
陳儀離臺
5.16
臺灣省政府成立,發表重要措施:1.解除戒嚴令,2.完成清鄉工作,3.停止新聞、圖書、郵政檢查,4.廢除各項交通管制
15處理委員會
  王添?擔任會議主席,邀請國大代表、省參議員、國民參政員,提出三十二條處理大綱,目標為肅清貪官污吏、爭取政治改革、不排斥外省同胞參與改革省政,並提出二二八事件的處理方式,有「對目前的處理」七條、根本處理二十五條(其中軍事方面三條,政治方面二十二條)。要旨為避免流血衝突,軍事方面為重視軍紀、臺灣勿陷入大陸內戰,政治方面要求自治、多任用臺籍人士、保障人權自由、實施財經與司法改革。後又增加軍事方面兩條、政治方面八條,包括軍隊多用本省人、改長官公署為省政府、成立「處理委員會政務局」、撤銷警總、保障原住民權益、實施勞動保護法,釋放漢奸與戰犯等。
16圖4-3:黃榮燦
  四川重慶人,抗戰時期即致力於版畫創作與推廣木刻運動。1945年底來臺,與楊逵、蘇新、許壽裳等人共同致力於兩岸文化交流的活動,同時也以臺灣人民的現實生活為題材從事木刻創作,並積極宣揚「新興現實主義美術」。但在白色恐怖時期,黃榮燦被控以「從事反動宣傳」的罪名遭槍決身亡,時年三十七歲。其木刻版畫作品──「恐怖的檢查」,是具體描繪二二八事件的寫實作品。
17何謂「清鄉」?
1.起始時間:1947年3月21日。
2.經過:國軍登陸基隆後,首先肅清臺北、新竹一帶,高雄由彭孟緝領軍北上臺南、嘉義。18日於臺東會師。20日警總分全臺為七個綏靖區,進行清鄉。
3.內容:主要工作為清查戶口、搜捕嫌犯、收繳武器及辦理自首等。
4.結果:至5月15日告一段落,翌日新任省主席魏道明宣布解除戒嚴令。
18各方關於臺灣人死亡人數估計的說法
出 處
資 料
死亡人數
楊亮功
楊亮功調查報告(包含軍警與臺籍人士)
死190人,傷1761人
<td style="BORDER-RIGHT:windowtext 1pt solid;PADDIN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wbxajr 的頭像
    xwbxajr

    拍拖 siu lam

    xwbxaj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